2022年是溧陽“文旅融合鞏固突破年”,也是天目湖旅游開發30周年。天目湖流域是當地最具綠水青山稟賦特征的地區,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不可替代的飲用水水源地。為繼續放大天目湖的生態優勢,堅定不移保護好全市人民的“大水缸”,溧陽市財政以“四個強化”助推天目湖水源地保護,為溧陽建設長三角生態創新示范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強化區域合作,共保聯合治理。為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創新生態共育共護舉措,強化跨界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打造長三角綠色發展“樣板間”,形成跨區域聯動協調發展格局,確保跨界區域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溧陽市與郎溪縣、廣德市生態環境部門擬制《溧陽市—郎溪縣—廣德市跨界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工作制度》,并根據工作制度開展跨界共治,獲得良好效果。
強化濕地建設,打造綠色未來。溧陽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及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目前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的縣(市),這是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成果。市財政按照“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統籌資金631萬元,其中,羅家灣濕地建設81萬元、金寶山濕地290萬元,紅石岕濕地260萬元、完成了雨水滯留、濕地景觀提升、氮磷攔截、駁岸灘地修復等工程,多措并舉有效削減入湖污染負荷,恢復湖灣濕地生態環境,做到了濕地保護與利用的有機結合,打好碧水“保衛戰”,擦亮城市生態名片。
強化重點治理,提升治水成效。水庫底泥作為污染物的蓄積庫,經長時間沉積數量越來越多,底泥中的有機物和重金屬成為水庫水源地的隱患,市財政安排補助資金1080萬元用于大溪水庫清淤工程,對大溪水庫愚公山至獅子山2平方公里區域實施清淤工程。洙漕河是大溪水庫上游污染較嚴重的入庫河流之一,為解決河流上游青蝦養殖池塘污染問題,市財政安排1650萬元用于洙漕河污染減負擴容綜合治理工程,為下游庫區國控斷面穩定達標提供保障。為削減農業面源污染,市財政安排200萬元,對沙河水庫上游北片區的桂林、洙漕兩村進行退耕還林,面積約845畝。
強化精準管理,構建監測體系。水環境的問題重在管理,為提高管理的精準度,避免走“先污染、出問題、后治理”的路線,市財政補助400萬元用于建設天目湖流域水質目標管理平臺建設,通過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觀測和應急防控體系,實時掌握入庫溪流及庫區真實有效的水質、水文、氣象等數據。實現天目湖流域水質水華現狀快速掌握、超標自動識別、趨勢精確模擬、污染物精細化管控等目標,全面提升天目湖流域生態環境安全系數,形成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