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陳澤云 實習生 王儀
數以“灣”計 灣區成長進階路
編者按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要完成階段性目標: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分工合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城市群發展格局基本確立;協同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創新要素加快集聚,新興技術原創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和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數字經濟迅速增長,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等。
隨著一系列政策舉措相繼出臺,香港、澳門和內地的大灣區城市加速融合發展,一個發展潛力無限、想象空間巨大的世界級活力灣區已雛形顯現。大灣區城市在經濟總量上有什么新突破?是如何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灣區人民是如何從發展中受益的?今起羊城晚報推出的《數以“灣”計 灣區成長進階路》系列報道,帶你從多方位數據變化了解灣區“蛻變”。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大灣區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怎樣的成就?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大灣區內地9市GDP總量首次邁上了10萬億元新臺階,加上港澳地區,2021年GDP預計能達到約13萬億元人民幣,作為世界級灣區的后起之秀,粵港澳大灣區可謂“后勁兒”十足,發展能級進一步提升,輻射能力也繼續加強,帶動了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等五大都市圈蔚然成勢。
珠三角9市站上10萬億新臺階的能量來自哪?各地市有何亮點,都市圈內又如何互相融合與影響?羊城晚報記者為你一一剖析。
看經濟總量
內地9市合計GDP首破10萬億元 大灣區經濟總量再創新高
數據顯示,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中,珠三角核心區9市的GDP合計為100585億元,同比增長了7.9%。這也是珠三角地區首次邁上10萬億新臺階。港澳方面全年本地生產總值尚未公布,但據官方預測,2021年香港GDP預計同比實質上升6.4%,澳門在2021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達到了27.5%,經濟呈現加快恢復態勢,以此推測,2021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將再創新高。
廣深“雙子城”之外
佛莞崛起
截至目前,大灣區11個城市中有5個萬億GDP城市,其中深圳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香港、廣州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佛山、東莞突破萬億。
內地9市中,廣州+深圳,兩座相距僅約100公里的“雙子城”,正在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65億元,同比增長6.7%,穩居灣區第一,全國前三。廣州實現28232億GDP,同比增長8.1%,穩居全國前四。
在廣深之外,佛莞兩大城市強勢崛起。佛山實現GDP為12157億元,同比增長8.3%,東莞2021年首次突破萬億,達到了10855億元,同比增長8.2%。
惠州肇慶經濟增速
位列灣區第一檔
惠州和肇慶奮起直追。其中,惠州作為GDP第五城,獨居4000億俱樂部,實現GDP為4977億元。肇慶GDP實現265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兩個城市經濟增速位列灣區第一檔,分別為10.1%和10.5%,惠州還率先提出5年后邁上8000億元的目標,成為大灣區下一個最有希望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市。肇慶雖然在大灣區城市中體量偏小,但2021年其規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了兩位數,顯示出較強的發展動力。
珠海、江門和中山則更加注重協同發展,三座城市均位于3000億區間。該區間內珠海是領跑者,2021年珠海GDP實現3882億元,預計今年應該順利晉級4000億。中山實現GDP超3400億元,目前百億級以上產業集群增至11個,千億級產業集群3個。江門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601.28億元,今后五年江門市地區生產總值將朝著5000億元關口奮進,成為珠江西岸重要增長極。
珠三角城市群是廣東經濟的“火車頭”,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躋身世界灣區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2019年珠三角GDP達到8.69萬億,約占全省經濟總量的80.7%,2020年該數值上升至8.95萬億。在珠三角城市的助力下,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到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
看各市亮點
工業大市、外貿大市、消費大市“花落誰家”
如今,“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創新流”正在粵港澳大灣區自由流動。珠三角各大城市實現互補錯位發展。
深圳:
大灣區“工業第一大市”
從工業來看,工業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粵港澳打造世界一流灣區的核心競爭力所在。2021年,深圳的規上工業總產值已達41341.32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元,成為大灣區名副其實的“工業第一大市”。強大的制造業是支撐深圳經濟發展的核心。數據顯示,深圳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1338.59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7.0%,遠高于同期北京、上海和廣州的18.04%、24.8%和27.3%。
值得注意的是,放眼全省,2021年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這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超過GDP增速。規上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8%,較2020年貢獻率大幅提高14.2個百分點,較2019年提高9.8個百分點。這個成績是近些年來少有的,一下改變了廣東省工業增速低迷狀況,為穩定全省經濟大盤作出重要貢獻。
成績的背后,灣區各城市的助力功不可沒。從總產值來看,廣東擁有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和惠州5個萬億產值工業城市,其中,惠州在2021年首度突破萬億。從增加值來看,2021年深圳的規上工業增加值接近9500億元,明年有望突破萬億大關;佛山、廣州、東莞均超5000億元。2022年初發布的“2021廣東省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來自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的500強制造業企業數量高達329家,占比接近7成。
廣州:
第一消費大市當之無愧
從消費來看,廣州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消費大市。2021年,廣州堅持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為引領,全力保持消費市場平穩復蘇態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22.56億元,首次突破萬億關口,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2.9%。深圳以9500億元的社零總額緊隨其后,珠海、惠州、東莞等市消費增速均超過10%。
惠州:
多項經濟指標珠三角第一
從投資來看,作為GDP第五城,2021年,惠州多項經濟指標表現搶眼。其中,惠州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均居珠三角第1位。這背后是惠州大抓投資和工業,帶動經濟向上突圍。過去5年,惠州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1.15萬億元。其中,工業投資3386億元,基礎設施投資2555億元。
從外貿來看,深圳進出口總額超3.5萬億元,東莞超1.5萬億元,廣州超萬億元,佛山近6200億元,惠州和珠海等超3000億元,從增速來看,江門、惠州、中山、佛山、珠海等市進出口總額的同比增速都超過20%。
珠海:
各項民生支出標準居全省前列
從民生保障來看,2021年珠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48.22億元,首破400億大關,增速達到18.2%,高出全省平均增幅(9.1%)9.1個百分點,領跑珠三角九市。集中財力好辦大事,2021年,全市安排政府投資項目計劃資金258.4億元,較上年增長12.3%。各項民生支出標準居全省前列,可以說是灣區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之一。
看城市群發展
三大都市圈聯動 灣區發展添新動能
《綱要》指出,到2022年,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分工合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城市群發展格局基本確立。
灣區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區域
記者注意到,目前廣東的五大都市圈中,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這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在灣區。相比傳統的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都市圈劃分,三大都市圈不僅名稱、范圍、目標都迎來全新升級,也更加強調灣區城市對于周邊其他區域的輻射與帶動。以廣州都市圈為例,該都市圈包含廣州、佛山、肇慶3個灣區城市,又突破了珠三角的范圍,將欠發達的韶關、清遠、云浮等地市也納入其中。
如今,打開珠三角經濟版圖,都市圈產業聯動比比皆是。如其中,總部在廣州的小鵬汽車正在肇慶擴建二期項目,其肇慶基地整車設計年產能有望從10萬輛提升至20萬輛。廣佛肇三地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工業機器人、高端海洋工程及海上風電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等項目落地,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初見雛形。
2021年省財政在省級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支持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資金中安排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啟動資金14億元,其中珠海、汕頭、佛山、中山、江門、湛江、肇慶等7個地市各2億元,這些產業集聚區的建成,也為各地市參與大灣區區域深度分工合作奠定基礎。
從單中心輻射到都市圈內協同發展
各地市也紛紛提出了“入珠融灣”的發展思路,記者注意到,珠海方面提出,將全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開創珠澳港合作新局面。中山提出要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大戰略。主動爭取深圳香港支持,以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為橋頭堡,擁抱深港,深度對接珠江東岸。
在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粵港澳三地的產業合作也更加密切。截至2021年12月,橫琴合作區有澳資企業4761戶,前海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9萬家,助力世界一流灣區建設。
根據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21》顯示,從2021年都市圈綜合發展質量評價得分來看,目前我國成熟型都市圈有6個,其中廣東有兩個入圍,分別為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這些都市圈經濟總量大,發展質量高,跨區域合作經驗豐富,同城化水平較高,都市圈內人流、資金流、物流等基本形成網絡化結構,都市圈內城市間相互聯系緊密,體現出都市圈整體發展質量更好,已從單中心的輻射帶動發展模式轉向都市圈內協同發展模式。
標簽:
- 珠三角九市GDP總量首破10萬億 大灣區經濟站上新臺階
- 北京: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將納入醫保
- 【俄烏局勢·最新】美媒:美議員團敦促拜登如派兵介入烏克蘭問題須先獲得國會授權
- 銀保監會:去年第四季度保險消費投訴環比下降7.39%
- 江蘇省印發“十四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
- 海南省社會民生領域重點項目實現“開門紅”
- 北京市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5909.44萬劑次
- 中油資本:昆侖保險經紀中標鄭商所期貨標準倉單責任險項目
-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和七M鄉村振興不能提一些不切實際的指標
- 云南中醫藥大學與云南白藥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 拉斯維加斯特殊星期二迎來領證潮
- 如何讓“油瓶子”里多裝中國油?農業農村部:下一步從三個方面著力
- 廣東汕頭:澄海獅頭鵝撬動大產業
- 如新中國:暫停湖北省所有的線下培訓,湖北分公司已暫停營業
- 香港特區政府將撥款約475億港元抗擊疫情
- 北京順義區新增1例確診病例,返京后行程涉地鐵7號線、5號線等
- 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國臺辦:兩地居民都希望能夠早日恢復“小三通”
- 長江流域最大載重噸位電動貨船在南京成功首航
- 一男子在阿根廷華人超市內行竊 被顧客和店員合力擒住
- 遼寧大宗商品交易服務中心在錦州投入運營
- 拉薩旅客列車整備實現 “一體化”模式
- 涉嫌致病菌被召回 雅培奶粉“質量好”可信嗎
-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解決好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等問題
- 意大利疫情期間跨國婚姻增加 將取消非歐盟旅客限制
- 山東確定20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
- 新春傳捷報!武侯公安成功收網一“百萬項目”幫信團伙
- 住建部對保障性住房質量劃定“底線”要求:嚴禁惡意壓價、低水平建設
- 開車打手機扣分更多、對“分蟲”頂格扣分、參加公益活動能“回血”……交通違法記分新規透視
- 江西高速交警撒鹽除雪保暢通
- 浙江:筑壘人才高地 鍛造法制尖兵
- 啟東:把執法監督“閘門”設在一線
- 大興區兩家企業支持香港疫情防控
- 經營場所攝像頭豈可隨意安裝 記者調查攝像頭安裝不規范問題
- 在大興安嶺,寫下無悔青春(我們這里的年輕人)
- 政策先行、協議首發、基地啟航——第四屆西城區企業上市主題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里的“數字密碼”
- 那些值得我們銘記的時刻
- 新冠病毒消毒液獲批上市
- “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課題——“福建掌中木偶戲現狀與研究”驗收會在福州順利召開
- (財經·行情)人民幣市場匯價(2月23日)
- #俄宣布與烏東兩地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 生源在流失、教師被挖走 “塌陷的縣中”靠什么崛起
- 緩解新冠肺炎 免疫過度激活有了新進展
- 這些App夜晚“變臉”了 設兩副“面孔”躲避監管
- 看重高收益 忽視風險 老年人理財容易犯老糊涂
- 銀行停辦現金收付?不允許!
- 新冠病毒消毒液獲批上市
- 公安部等四部門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行為
- 女司機的春運首秀
- “紅色管家”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 雛鷹展翅 青春淬火
- 凝聚青春力量 推動創新發展
- 節后住房租賃市場漸“回暖” 二居室戶型較搶手
- 雅樂的回響:穿越千年的國樂風
- 老年人如何擺脫節后綜合征?
- 李玉剛回應新歌《羽生》:為致敬冰雪運動員而創作
- 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推出新版北京《規范》
- 近期到過北京朝陽區這些地方,請立即報告!
- 白宮確認拜登和普京的會面取消
- 港府透露已正式提交加入RCEP的申請
- 山西忻州發現一例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
- 北京未來三天以晴為主氣溫連升 后天最高溫將突破10℃
- 白宮確認拜登和普京的會面取消
- 近期到過北京朝陽區這些地方,請立即報告!
- 山西忻州發現一例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
- 港府透露已正式提交加入RCEP的申請
- 北京未來三天以晴為主氣溫連升 后天最高溫將突破10℃
- 女性上得職場 男性也要“下得廚房”
- 為什么發表論文時,經常讓導師排名第一
- 《人世間》90后香港演員洪浚嘉:今天的世界在看中國
- #為什么夢記不住#
- 云南新增2例本土確診病例
- 回答“為什么考研” 要先明確“讀什么樣的研”
- 為什么發表論文時,經常讓導師排名第一
- 關注抑郁癥患者 不能只靠藥物與醫生
- 女性上得職場 男性也要“下得廚房”
- 《人世間》90后香港演員洪浚嘉:今天的世界在看中國
- 《三農群英匯》 20220222 我在家鄉養“小青龍”
- [中國三農報道]浙江瑞安:春耕開犁兆豐年
- 中經能源產業景氣指數發布:保供穩價顯效 能源行業平穩
- [中國三農報道]浙江臺州:蔬菜“種”水中 年畝產超20噸
- 立足“四個維度” 厘清“兩組關系” 北交所持續釋放改革效應
- [中國三農報道]浙江瑞安:春耕開犁兆豐年
- 《三農群英匯》 20220222 我在家鄉養“小青龍”
- 中經能源產業景氣指數發布:保供穩價顯效 能源行業平穩
- [中國三農報道]浙江臺州:蔬菜“種”水中 年畝產超20噸
- 立足“四個維度” 厘清“兩組關系” 北交所持續釋放改革效應
- (社會)(2)上海:飛閱建設中的張江科學會堂
- 復旦大學聯合沃森生物、藍鵲生物 共同開發新冠mRNA疫苗
- (社會)(1)上海:飛閱建設中的張江科學會堂
- 新華社攝影部2022年02月22日發稿目錄(體育專線)
- 南方雨雪天氣致多地受災 各地保障應急有序推進
- 翻譯家范大燦先生逝世
- 深圳羅湖:進出社區小區等須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
-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 石油股普漲
- 岱勒新材:以鎢絲作為母線制作的金剛線目前公司有給客戶小批量供應
- 復旦大學聯合沃森生物、藍鵲生物 共同開發新冠mRNA疫苗
-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得怎么樣?一分鐘教你手機快速查分!
- 向世界微笑!終于有機會看見他們不戴口罩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