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微企網
              廣州老年“鋸木樂團”:彈奏“70后”黃金時代
              發布日期: 2022-01-30 10:46:09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不久前,在微信朋友圈中,一則音樂視頻吸引了不少廣州人的注意:十多名滿頭花發的老年人,正在聚精會神地拉著小提琴,而就在前不久的第四屆廣東省樂隊邀請賽中,這支平均年齡70歲的樂隊,歷史性地獲得了金獎。這支樂隊的大部分老人實際上都是退休后才在廣州市老年干部大學開始接觸小提琴:他們平均年齡70歲以上,其中有年屆87歲的大學退休教授,有最早一批羊城通的籌備小組成員,有“資深”計算機碼農,也有離休老干部……如今在退休后,又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新舞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采訪是在鋸木樂團的排練室進行。這是一個不大的、約莫20平方米的小空間,房子的構造呈梯形結構,盡管顯得有些局促,但卻被布置得溫馨而明亮:角落里是一架鋼琴,一旁的展示柜里則放置著五只小提琴,墻壁的內側貼著紅黃相間、復古色調的隔音板,而在兩側的白色墻壁上,則是掛滿了“鋸木樂團”的比賽證書、影像留念,還有孩子們畫的小人圖。

              “鋸木樂團”成立的時間并不久,在廣州這個“音樂之都”,年僅12歲的鋸木室內樂團還屬于較為年輕的室內樂團,但它卻可能是廣州“年齡跨度最大”的樂團:樂團中60多名成員,包括三個團,其中有針對學前班幼兒的,也有針對中小學生的,剩下的就是平均年齡高于70歲的老年樂團。

              新春之際,廣州日報記者采訪到“鋸木樂團”的主理人黃雋夫婦及老年樂團的兩名成員——87歲的蘇兆福,以及70歲的趙小亮。他們講述了自己的青春和音樂之路。他們的故事正如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中所說:“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或許年輕并不是抵抗時光,只要心中擁有生命的歡樂,擁有孩童般的天真和熱烈,那就擁有了如歌青春。

              “第一提琴手”趙小亮:“退休后實現年輕時夢想”

              趙小亮今年70歲,退休前是廣州第一巴士公司的管理層人員,每天凌晨4:30起床,下午2:30下班,倘若碰到重要項目,則會工作到下午四五點。退休后,趙小亮突然發現,時間概念從他的世界里消失了。

              如何去打發退休后的生活?趙小亮看著自己的父親,有了思路。趙小亮的父親今年已經96歲高齡,一只眼睛已經看不見了,另一只眼只有0.1的視力,日常活動范圍只有一個小小的房間,房間里是一臺電視、一臺音響、一架鋼琴。老爺子喜歡音樂,“每天晚上七點多,他都必須彈琴一個小時,活動手指,盡管彈得很慢,但還是會堅持。有時他看到肖邦的《小夜曲》,就索性看一節譜子,背一小節。他的身體可能被‘禁錮’了,但是他卻會讓自己的精神往外交流。他還會玩微信,在微信上通過一些鏈接聽音樂作品,他會努力讓自己的老年時光變得有質量,變得豐富多彩。”

              于是,懷著音樂夢想的趙小亮也開始重新練起鋼琴。趙小亮是鋸木樂團中少有的“有基礎”的成員,得益于父親的啟蒙,他從小便會拉小提琴和彈鋼琴,直至1967年前往粵北插隊落戶,鋼琴逐漸生疏了起來。1975年,回到廣州第一巴士公司就業的趙小亮重新花了一年時間去拾起鋼琴這一愛好,在工作間隙斷斷續續地彈奏。

              趙小亮始終記得,有一年,他曾前去劇院看鋼琴演出,坐在臺下的他看著臺上的演奏家不由地出神:“什么時候,我也可以坐到臺上演出呢?”而他想不到的是,這一想法竟然是在退休后得以實現。

              2015年,趙小亮報名了老年大學鋼琴班,開始系統地學起樂理來;2017年,在參加珠江鋼琴舉辦的老年鋼琴比賽中,趙小亮拿到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全國金獎。這像是點燃了趙小亮的熱情,2020年,趙小亮又翻出床底30多年沒碰過的提琴,并在老干大學韓老師的推薦下,加入鋸木樂團,擔任起“第一提琴手”。

              “當時間概念消失,我們每天醒過來的事情就應該是享受人生。”趙小亮說,每個人對于自己人生想要的東西不一樣,趙小亮的妻子便與他的興趣迥然不同,趙小亮愛集體活動,妻子則是愛宅在家里烹飪;趙小亮愛聽CD,妻子則是愛看電視,有時夫妻倆還會為聲音討價還價起來,“你關一會兒電視,我彈一小時琴”。趙小亮毫不掩飾地告訴記者,年輕時候的他期待過“琴瑟和鳴”,“我希望我的另一半也喜歡音樂,這是我的期盼和情懷”,盡管如今這種期盼沒辦法實現,但他慶幸有樂團這樣的舞臺,得以讓他交到一群音樂上的摯友,也慶幸有老年干部大學這樣的平臺,讓他得以實現年輕時的夢想。

              87歲“少年提琴手”蘇兆福:“盛世之音安以樂”

              “盛世之音安以樂,亂世之音怨以怒。”這是《禮記·樂記》中的一段話,也是蘇兆福在回想自己的音樂故事時提及的一句話。搞文學的蘇兆福有一種現實主義浪漫,他用三首旋律總結他的一生:童年時期,是一曲《黃水謠》;青年時期,是一首《馬車夫之戀》;老年時期,則是一曲沒有歌詞的古典音樂。

              今年87歲的蘇兆福是老年樂團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提琴手,盡管年事已高,但蘇兆福的精氣神卻格外飽滿:他記憶力極好,對于身邊同學們的故事、練習過的曲目名,以及典籍句子,都能信手拈來;他個性也幽默,講述起老年樂團去養老院“匯演”,結束時有院內老人混進樂團隊伍想要“逃離養老院”,一番繪聲繪色的描述,不經意間就把聽者逗樂。

              蘇兆福的身上最大程度地凝聚著一名退休老人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他說:“我在老年大學的提琴班和鋼琴班上課,我的同學是大女兒和二女兒;我的鋼琴是大女兒送的,我的提琴是二女兒送的。”

              迄今為止,蘇兆福已經退休27年了。27年來,他一直都待在老年干部大學,不肯畢業,“畢業了又讀,畢業了又讀”。退休前的蘇兆福是廣州一高校的中文系教授,他幾乎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給了三尺講臺,他給孩子們講《詩經》,講《文藝美學》,他說“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過去我是為人民服務;退休了,我還可以換種方式為人民服務。”學校提出返聘,他幽默地說“不想占著茅坑不拉屎”,而是“想活到老,學到老”。

              于是,原本沒有樂理基礎的他,在老年大學學會了彈鋼琴,緊接著又學會了小提琴,進入到鋸木樂團,跟隨樂團的人進入到養老院開展演出,看望比自己還年長的老人,樂此不疲。

              在參與過的那么多場演出中,蘇兆福說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不是在大劇院,而是在登峰街的公園里,老人和小孩都安靜地注視著他們,他覺得古典音樂不僅是“陽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

              蘇兆福唯一需要抵抗的就是隨著年歲漸長,手指機能的退化: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似乎不如過去靈光,他的手指開始有些顫巍巍,腿腳靈活性也大不如前,為了照顧他,樂團里大多數時候會給他只分配一個音。因此只要一拿起提琴,蘇兆福就會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守”好他的那一個音。

              樂隊創始人黃雋夫婦:“給老年人提供一個舞臺”

              老年樂團的老人們或多或少都和蘇兆福一樣,有一些由于關節退化導致手指靈活性變差的問題,而這也是指揮和教老人們學習樂器的難度所在。再加上每個人的心理律動不同,因此對于速度、節奏、音準的把握也不同,而樂團講究的是默契和配合,因此想要讓情況不同的老人們共同演奏出一個融合的聲音,這并非一件易事。

              “所以一方面在曲子選擇上,我們會選擇一些耳熟能詳的曲子,另一方面就是用訓練樂隊的方式去統一老人們的節奏和速度。而這一次獲得金獎,也跟我們每周堅持訓練兩個小時有關,我們堅持了兩年時間才會有今天的成績。”樂隊創始人黃雋說。

              談及為何要成立一個“難度”如此大的樂團,黃雋的妻子韓老師說,是由于她在老年大學任教提琴班,見到了一群對音樂的熱愛程度“比自己還高”的“發燒友”:有的老人腿腳不便,卻依然不會缺席任何一堂課程,風雨無阻;有的老人退休前是頗有威望的高校校長,但卻身體力行“尊師重教”,每個新年前都會用家中座機給自己的提琴老師打電話發去新年祝福;這群高齡學生普遍相信“勤能補拙”,課余時間,他們慣于組成一個小組,在廣場上或者在家中客廳上演“二重奏”或“三重奏”……老人們對音樂的熱愛、對舞臺的渴望,讓黃雋夫婦看在眼里,于是他們便將原本的青少年弦樂室內樂團“鋸木樂團”擴展成一個年齡跨度更大的樂團——鋸木樂團的老年樂團也由此成立。

              于是,此后每周四的下午,在鋸木樂團的排練室里,便會見到一群拿著提琴、滿頭花發的老人們在這里開音樂會。而每隔一段時間,為了檢驗教學成果,黃雋夫婦還會帶著老年樂團一同走進大劇院,走進社區養老院等地開展演出。三年來,老年樂團竟也取得了不少成績:“第一提琴手”趙小亮獲得過珠江鋼琴的老年鋼琴比賽全國金獎,老年樂團也摘獲了第四屆廣東省樂隊邀請賽全國金獎。

              但在金獎背后,排練的過程卻是格外煎熬。黃雋到現在都記得,當初老人們在一同練習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時,快節奏的音律就極為考驗體力和靈活性,每次大家只能放慢數倍地先把每個音拉準,一段一段來,隨后反反復復練習,再一步步加快。“最開始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會一天在家偷偷練50遍。”黃雋說,盡管每次合奏結束,老人們都是滿頭大汗,但大家的臉上卻又寫滿了歡愉和輕快。

              “老人家對音樂的熱愛,令我這個職業音樂家都感到汗顏。”黃雋說。疫情期間,每位學員堅持在家中訓練,甚至還發起“云合作”,由一位廣州大學的退休計算機教師把所有人的演奏視頻段落剪輯成片。

              “廣州是音樂之都,這里的音樂氛圍很好,大大小小的樂團也很多。我們希望可以給老年人提供這樣的一個專業舞臺,讓他們的老年生活得到豐富,也可以讓更多人看到廣州老人們的風采。”黃雋說。

              標簽: 鋸木 黃金時代 廣州

              資訊播報
              精彩推送
              ?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欧洲|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欧洲亚洲国产清在高|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美女网站|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717|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