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微企網
              考古隊隊長卸任后將興趣轉向大眾寫作 向普通讀者講述考古之美與奧秘
              發布日期: 2021-05-27 15:18:33 來源: 北京晚報

              1999年,36歲的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開始擔任二里頭考古隊的隊長,一當就是20年。作為第三任隊長,他不負使命,入得研究室下得田野,帶領隊員挖掘出遺址的諸多“不動產”,包括作為城市主干道網的井字形大道、中國最早的帶有中軸線布局的大型建筑群、中國最早的帶有圍墻的官營手工業作坊區等,進一步揭開二里頭的神秘面紗。卸任隊長后,許宏將興趣轉向大眾寫作,向普通讀者講述考古之美與奧秘,成為考古界的“網紅”學者。《發現與推理:考古記事本末(一)》就是他最新一部作品,從丁公陶片上的11個字符到龐大的二里頭宮城,許宏用通俗不失專業的文字追憶他親歷的重大考古往事,也讓讀者窺到考古工作者不為人知的辛苦與興奮交織的生涯。

              20年挖出二里頭“不動產”

              問:很多人對考古隊的組織和制度還是挺陌生的,您能簡單介紹一下嗎?

              許宏:考古發掘分為配合基本建設的發掘和主動性發掘,配合基本建設的發掘,就是從蓋房子到一些大型建筑工程,如果現場有需要的話,就臨時組建考古隊,按照文物保護法實行發掘,一般是短期的,可以形容為救火,一旦有需要就得馬上去,晚了可能就會被破壞了。而二里頭、殷墟這樣的大遺址,屬于主動發掘,是帶有學術目的的,考古隊會一直在這里工作,達幾十年甚至近百年。一般情況下,一個遺址只有一個考古隊,比如二里頭遺址、殷墟遺址,都是我們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這個所謂的“中國考古國家隊”派出的。這些古代都城的遺址,面積很大,發掘時間都很長,甚至幾代人才只挖了百分之幾比例的面積,我就是這種情況。一般春天和秋天最適合野外工作,夏天特別熱和冬天特別冷的時候,就轉入室內進行整理,就跟農民一樣,農忙時節就下地挖掘(笑)。

              問:您接任第三代隊長時,當時二里頭遺址考古是一個什么水平?在任上20年,您發現了諸多重要的“不動產”,這些都在計劃中嗎?

              許宏:我接手時,前輩已經發掘了40年。我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但前輩的重心和貢獻是建構遺址的年代和框架,確立二里頭是中國重要早期都邑,但是還沒開始注重遺址的平面布局、聚落形態,也就是我說的“不動產”。我接手時,連遺址整個聚落的范圍和面積都不清楚。而我博士論文做的是城市考古,這方面是專長,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就有不少發現。我在書里引用中國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的話說,“在考古工作中,只有想到什么,才能遇到什么”。這對我啟發很大,像二里頭宮城,真是“想出來的工程”,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但這些發現也絕對不是敢想就有,是技術路線、理念方法對了頭。

              問:二里頭遺址已經挖掘了60年,但仍只是一小部分,接下來還有哪些方向可以探索?

              許宏:2019年,我把隊長任務交給了我的副手、現任領隊趙海濤,相信在年輕學者的手中,二里頭考古必將展現出新的輝煌。我一直說,科技使考古插上翅膀,多學科多手段的介入,會使我們更大限度地從歷史遺存中攫取信息,這是不可預見限量的,今后我們會有更多前人不知道的新收獲。比如前段時間三星堆考古的幾個器物坑,雖說晚發現了30多年很遺憾,但幸運的是,我們國家現在條件不一樣了,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精工細作,收獲就特別多,一些原先非常不容易發現的東西,像絲綢等有機質的遺存就會被發掘出來。二里頭現在也做得非常細。

              問:這本書叫做“發現與推理”,里面談到很多考古學的想象力,但您也說考古學是“一分材料說一分話”,那么想象的限度在哪里?

              許宏:考古人像偵探,研究對象支離破碎,我們就是在試圖用這些碎片把歷史圖景盡可能地拼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迫近歷史真實。如果沒有一定的推理甚至想象力的話,碎片就是碎片,根本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圖像。而如果要串聯起來,就需要邏輯推理甚至一定的想象力,這想象力實際上就是推論和假說。在上古史和考古學領域,我們不能排除任何假說所代表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之間是不排他的。當我意識到我只能給出推論和假說而不是定論,就會時時警醒,一定要意識到自己思維的局限性。當然想象和提出假說的前提是你得有證據,絕不能是憑空的,那就跟考古沒有關系了。

              當考古隊長得學會“江湖”

              問:書里寫到您擔任考古隊長期間的一些趣事,很接地氣,在您體驗里,怎么才能當好考古隊長?

              許宏:有網友看書后在微博留言說,感覺許老師處理起問題來很“社會”。我們的田野考古工作,跟白領坐辦公室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是跟社會打交道,要應付純學術以外的許多東西。你必須做“多面人”,平時灰頭土臉的在田野上,不僅要完成業務,還要管隊里的技師、民工、學生,處理跟各方面的關系,精打細算,都頗費心力。但只有把大量時間花在這些學術之外的事上,才能保證田野考古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所以我常說并不是誰都愿意當考古隊長,也不是誰都能當好考古隊長。我在二里頭這些年,一個副產品就是交了一堆朋友,從政府官員、企業家到村委干部、一般百姓,跟好多人都能掏心窩交朋友,開玩笑,喝酒談心。大家對我也很不錯,覺得我比較隨和,沒有知識分子的架子,還是贏得了不少“民心”。

              問:看您以前曾立志做一個純粹的考古學家,但十多年前起,開始著手面向大眾讀者的寫作,是怎么有這個意識的轉變呢?

              許宏:我之前是個嚴謹到偏于保守的考古學家,根本沒有面向公眾的想法。上世紀90年代,我們有同事發表文章,討論公眾需要什么樣的考古學,當時我覺得這個討論非常好,但并不需要所有考古人都思考這樣的問題,我自己就沒有必要思考。

              但后來隨著田野工作的展開,閱歷的豐富,國家社會經濟轉型,全民文化素養提高,我意識到我們是生產精神食糧的,應該讓納稅人知道這些錢花在哪兒了,有了什么樣的成果。加上自己以前也做文學夢,歪打誤撞進了考古門,大家都說文筆還可以,我也樂于做這種語言轉換。第一本小書《最早的中國》是2009年出版的,寫作還要更早一兩年。那時科學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社長約我寫點這類東西,我當時總覺得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寫考古報告,寫不成這些,但受他鼓勵,就寫出來一本,然后一點點找到感覺,現在已經出了好幾本了。之前的《何以中國》《大都無城》都是正論性的,寫自己的研究對象,而《發現與推理》是第一本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談考古史,談考古和考古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念想,每個人的不同時間段也有不同的念想,當隊長的時候是努力要在田野考古上有所作為,現在成果出來了,我覺得可以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寫自己喜歡寫的東西了,形式上可能更加活潑生動一些,但態度還是嚴謹的。我希望未來如果身體健康的話,能是一個高產的非虛構作家(笑)。

              考古學家是最后被AI取代的職業之一

              問:人們總說考古很冷門,但每一次考古成果出來,大家又都非常關心,比如前段時間三星堆遺跡的發掘,還有每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博物館文旅文創等,頻頻登上熱搜。為什么人們現在對考古文博會懷有這么大的熱情呢?據您觀察這些年的趨勢是怎么樣的?

              許宏:這跟大的社會背景有關系,三四十年前,考古學就是象牙塔的學問,一般人不理解也不感興趣,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也沒到那一步。后來隨著《探索與發現》等節目播出,人們對考古開始感興趣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傾向。

              作為一個考古人,我們當然樂見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關注。今年正好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其實中國考古學誕生之初就是一門顯學,那時西方列強進來,我們被打醒,需要解決我是誰、我是怎么來的、中國是怎么來的這些終極問題,考古學就應運而生。于是我的前輩們花了大量精力在田野上,進行話語轉換,讓這些“無字地書”進入教科書,讓公眾知道,所以就相對沉寂,現在又熱了起來。

              不過熱里也應該有一點冷思考,考古學真有那么大作用嗎?我們是不是被推到了一個不該有的位置?我一直說田野考古工作最不適合做直播,因為都是大量的長時間的扎扎實實默默無聞的工作,不是說像芝麻開門,寶藏大門一下被打開的感覺。還有些年輕朋友是從《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盜墓題材小說里了解這方面知識,那些跟考古完全沒有關系,只是借用了考古的一些要素,根本就沒有那些懸疑和驚悚的東西。我們只是在用我們的手鏟來翻這本無字地書,探究我們的文明史。

              但不管怎么樣,考古成為熱門是個好事,三星堆發掘那段時間,我們這些學者也參與討論,接受媒體采訪,答疑解惑,這樣至少公眾能從中有一定收獲,讓許多認識趨于平和和理性,這是令人欣慰的。

              問:去年考古圈一個出圈的事是湖南的鐘芳蓉同學報考北大考古系,當時您和她有過一次對話,一方面歡迎她加入考古行業,另一方面也讓她保持平常心。鐘同學的選擇當時引發一些網友爭議,您會怎么去看這些爭議和她的選擇?

              許宏:我對考古學科還是有很大的自信,像我一個哲學家朋友說的,考古學是一門本源性的學科,會給其他學科和公眾提供靈感和給養,我覺得這個說得非常在理。我們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是從“術”的層面上考慮的,但少數人也在考慮“道”的層面。考古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最后是能上升到“道”的。

              專業的有用和沒用都是相對的,新的AI技術會讓許多職業消失,被算法取代,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就會面臨失業的威脅,但是不謙虛地說,考古學家應該會是最后被AI取代的職業之一,因為他們玩的是高級智力游戲。考古學號稱文科中的理工科,我曾說它有兩大美,一是發現之美,二是思辨之美,這都是很難被替代的。真正不變的應該是,不管你學什么,都能掌握一門不可替代的絕活,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張玉瑤)

              標簽: 考古之美,大眾寫作,二里頭宮城,不動產

              資訊播報
              精彩推送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亚洲黄色在线网站|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大全|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