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透明、規范創新是慈善公益事業的生命線。隨著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參與公益活動的人數越來越多,要求對慈善公益事業進行公開透明監管的呼聲日益加強。在今年的“省兩會”期間,農工黨廣東省委會提案建議,應用“智慧+”,加強慈善公益事業的監管和發展。日前,廣東省民政廳對提案作出答復時表示,省民政廳已著手編制《廣東省民政業務綜合信息平臺(一期)項目立項方案》,“區塊鏈+慈善”的應用已納入該平臺的建設。該平臺可將每一筆捐贈記錄與實施內容進行關聯,通過實施內容與受益人關聯,實現對每一筆捐贈款物的去向進行跟蹤,達到對款物進行可信監控、完整記錄的目的。
問題
公眾獲取慈善公益信息來源不對稱
提案指出,目前,政府對慈善公益組織的管理還沒有標準化的規程,各相關公益組織在科學管理、高效運作、員工培訓和流程標準化以及執行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極少數公益組織的不佳表現容易讓公眾對我國慈善組織的整體運作情況產生高度不信任感,社會影響極壞,也阻礙了我國慈善公益事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此外還存在公眾獲取慈善公益信息來源的不對稱和不全面的問題。就目前檢索到的資料顯示,政府尚未對各家公益授權機構或民政部門注冊的公益組織建立統一管理平臺,未對各捐贈人在各捐贈平臺的捐贈信息進行統一匯總、檢索和分析,也未及時對各公益服務組織提供的活動或服務進行歸類、甄別和效果分析等。因此,公眾無法從統一入口來直接獲得相關信息,只能通過零碎的、相關商業平臺推薦的一些渠道去參與。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公眾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的積極性。
最后,還有公益活動提供服務方和獲取幫助方對接存在錯位和滯后性的問題。公益組織由于人員和資金方面的局限性,無法系統全面地獲知需要提供幫助方的需求,而需求方也無法通過有效便捷的渠道獲得可提供服務的信息,故彼此之間無法有效對接。
建議
引入“區塊鏈”技術,解決公益事業的信任難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案建議,對捐贈的財物從捐贈入口就開始跟蹤和記錄,直到受捐人收到捐贈財物后,對其使用情況進行反饋和記錄。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信息可追溯、防篡改、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等優勢,可以提供有效的憑證和數據信息,捐贈人可以對每一筆交易進行查詢,追溯物資或款項的發放信息、使用情況等,杜絕了某一個組織或個人操控一個公益項目為自己謀利益的可能性。這些優勢可以基本上解決公益事業的信任難題。
建議
各慈善公益組織應將運營費用公開并進行審計
為了保證慈善公益組織和基金的“干凈”,提案建議主管部門要求各慈善公益組織應將運營費用公開并進行第三方財務審計。如將聘請人員的工資、辦公費用,執行過程中產生的交通費、差旅費等細目進行網上實時公開并提供原件掃描件作為附件;聘請獨立第三方財務公司進行審計和評估,審計報告也應在網上及時披露。
提案還建議,政府管理部門應聯合互聯網運營商,設立公益服務活動的信息公布平臺、公眾評價和交流平臺。目前,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線上捐贈平臺有騰訊公益網絡募捐平臺、淘寶公益京東公益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輕松籌、水滴籌、中國社會扶貧網等22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各家公益平臺側重點不同,政府應聯合這些互聯網運營商,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來促進這些平臺以接收更多的公益機構和相關項目;也可以要求相關的省市各級公益組織和機構積極入駐各線上平臺。同時利用這些互聯網平臺,進一步設立公益服務活動的信息公布平臺、公眾評價和交流平臺,這樣,政府在收集相關信息進行統籌管理時就更有可信度和參考性。
答復
通過區塊鏈技術
將相關慈善流程信息全部上鏈存證
答復表示,目前,省政務數據服務局正積極開展區塊鏈技術相關應用工作:指導和支持省各有關單位區塊鏈相關項目立項工作,目前已批復部分相關信息化項目立項;省政務大數據中心已上線應用區塊鏈技術存儲數據質檢報告、信用信息查詢結果報告、數據申請業務流程等電子文檔,通過“文件上鏈校驗”功能對上鏈文件進行核驗,保障數據共享全流程不可抵賴和不可更改……
答復還透露,省民政廳已著手編制《廣東省民政業務綜合信息平臺(一期)項目立項方案》,“區塊鏈+慈善”的應用已納入該平臺的建設。平臺正式應用后可通過區塊鏈技術,將捐贈人、慈善組織、受贈人、受益人、物流機構、監管部門相關慈善流程信息全部上鏈存證,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該平臺將每一筆捐贈記錄與實施內容進行關聯,通過實施內容與受益人關聯,實現對每一筆捐贈款物的去向進行跟蹤,達到對款物進行可信監控、完整記錄的目的。平臺將提供全鏈路存證、自動執行能力,監管部門可依據此數據對慈善捐贈、受贈活動進行監管,實現透明公益慈善,讓更多的用戶信任并參與公益慈善活動。
答復
依法依規嚴厲查處
未按要求進行財務審計的慈善組織
對于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問題,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基金會管理條例》《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均對慈善組織及基金會信息公開作出了明確規定。
答復表示,省民政廳在2018年印發了《社會組織信息公開的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社會組織實行信息公開的內容方式和登記管理機關的職責。持續督促省本級慈善組織及基金會在民政部慈善中國平臺、廣東社會組織信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予以信息公開,確保公益慈善捐贈情況的真實性、及時性和完整性。2020年,省本級慈善組織共451家報送了年度工作報告,均在廣東省社會組織信息網上實現年報和財務報告雙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省民政廳一直督促各地市嚴格按照《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的要求,強化慈善組織及基金會的信息公開,嚴厲查處未按要求進行財務審計、未按要求進行信息公開的慈善組織及基金會。
民政廳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區塊鏈”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能力,加強和有關部門及其他組織的溝通交流,研究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和大數據信息綜合分析的評價體系,不斷強化對慈善公益組織的監管能力,推動慈善公益組織運作更加公開、透明,及時接受群眾監督評價,促進廣東慈善公益組織高質量發展。(記者薛江華通訊員邵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