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駕駛室,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它的速度,有一種在地面飛行的感覺。”說起商用磁浮2.0版列車,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磁浮總體設計師胡偉感嘆,從1.0到2.0不只是速度的提升,更是背后無數的技術攻堅。
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日前在長沙磁浮快線跑出160.7公里的時速,完成最高設計速度的達速測試,也刷新了短定子中低速磁浮運行速度的世界紀錄,宣告中國商用磁浮邁入2.0時代。
“全球商業運營的中低速磁浮列車時速均為100公里,最高設計時速160公里的驗證完全屬于‘無人區’。”胡偉說,測試成功意味著中國自主磁浮技術在中速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向貼地飛行夢想又邁進一步。
2016年5月6日,由中車株機牽頭研制的商用磁浮1.0版列車,在中國首條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線——長沙磁浮快線“起浮”開跑,4年間累計開行204511列次,運營總里程達380.04萬公里。
商業運營經驗的積累,也推動中國自主磁浮技術的更新迭代。2018年6月,時速160公里的商用磁浮2.0版列車研制成功,隨即在商業運營線上啟動驗證。相比1.0版列車,2.0版懸浮能力提高6噸,牽引功率提升30%,速度提升60%,最大載客量提高到500人。
“從2016年7月啟動科技攻關,我們集合中國20余家技術頂尖的磁浮單位,分24個子課題、6大子系統進行集智攻關。”胡偉說,按照方案設計、部件測試、總裝集成、試驗驗證四個階段,提速測試屬于最關鍵的“收官”部分。
由于白天長沙磁浮快線要正常運營,提速測試只能在深夜進行。工程師在不突破安全限制的前提下,分階段逐級提速,攻克中速懸浮穩定、車橋耦合、靴軌耦合等重大技術難題,克服測試時間短等、風險大等困難,每日還對相關線路進行檢查和測量。
“每一次提速我們都做到車上、車下同步實時監控,對各項數據深入分析,確保均在安全范圍內,再開始下一步測試。”胡偉說,按照時速100至120公里間10公里一級提速,時速120公里以5公里一級逐級提速測試,歷時10個月才完成測試。
最高運行速度達到設計水平,車輛運行各項指標均符合規范要求,表明中國中速磁浮交通系統已具備工程化應用條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車株機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劉友梅表示,目前中國已建立從技術研發、生產制造、試驗驗證到商業運營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商用磁浮體系。
時速100公里的磁浮1.0版列車適用于城區,時速160公里的磁浮2.0版列車適用于中心城市到衛星城之間的交通。目前,由中車株機公司牽頭研制、適用于城際交通的時速200公里磁浮3.0版列車正在緊張生產中,預計今年內下線。
這款磁浮3.0版列車在技術上有全新突破,彎道通過速度更快、加速性能好,載客量也進一步提高。同時,列車還可實現無人駕駛,通過車地無線通信、在線狀態監測、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時診斷車輛、軌道、供電等多方面的故障,確保無人駕駛安全可靠。
“2.0版列車為軌道交通提供了一種新選擇,但我們以科學的精神大膽嘗試,永遠追求更舒適更便捷的交通體系。”胡偉表示,商用磁浮3.0版列車將填補全球該速度等級磁浮交通系統的空白,也是中國自主磁浮技術繼續邁向“貼地飛行”的新變革。(付敬懿、徐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