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在省內還是去省外?填報志愿時,一些考生和家長首要考慮的是地點。從近年志愿填報的情況來看,廣東省內高校幾乎“爆滿”。一些優質的省外高校也受到考生歡迎,錄取分數和排位升高。那么,選擇省內、省外高校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有哪些?下面來聽聽專家的分析吧!
省內高校:
實習、就業、校友等資源豐富
高考志愿填報專家、廣東工業大學副教授樂云表示,報考省內高校的優點主要有幾方面:校友資源多,對學生未來就業、創業都有幫助;學生可更了解廣東發展情況。如在廣州讀大學,那么四年下來,找實習或工作時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招生就業負責人鄭芝鴻介紹,廣東作為經濟大省,省內高校培養的人才主要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省會廣州,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和就業崗位,源源不斷。從這些方面看,省內高校的優勢非常明顯。”
面向本省招生計劃多
在招生錄取上,廣東省內的高校一般投放在廣東的招生名額較多,錄取分數一般比外省考生低。例如,華南師范大學今年的師范類專業招2630人,面向廣東招1968人,占比近75%;非師范類專業招4500人,面向廣東招3888人,占比超86%。由此可見,華南師范大學今年在廣東的招生計劃占比超82%。
肇慶學院今年普高招生計劃9780人,比去年增加5635人,其中廣東省生源計劃8780人,比去年增加4893人。也就是說,肇慶學院今年擴招的近87%計劃都是面向廣東考生。
扎堆錄取競爭較激烈
樂云認為,雖然省內高校有更多的招生名額給到本地考生,但這也意味著一些熱門高校或者優勢專業的錄取分數相對會被抬高。因此,分數不占優勢的考生,可能選了學校就不能選專業,或者要選擇心儀專業就只能選擇低一檔的學校。
鄭芝鴻建議,由于廣東也是生源大省,本科錄取競爭非常激烈。考生在后續志愿中,適當搭配個別省外同等條件的高校,也是值得推薦的。
省外高校:
有機會“撿漏”優質學校
由于每年情況不一,省外優質高校錄取“爆冷”的情況時有出現,這就給予部分分數未達到省內優質學校要求的考生一個“撿漏”機會。相較于在省內扎堆競爭,或許可以考慮省外高校,到省外讀優質學校。“如果在省外能讀一所優質學校,可以享受較好的教育資源、學校資源,可以考慮到省外。”樂云說。
鄭芝鴻表示,廣東作為生源大省,很多省外高校也愿意招錄廣東的考生。“廣東考生外語好,適應性強,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等特點也受到省外高校的喜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考生關注省外高校的特色學科和最新招生計劃。”
往年數據參考價值有限
與省內高校相反,省外高校在廣東的招生計劃和專業較少,不少都是個位數。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廣東省外本科高校面向廣東招生的文科計劃有8000多個,其中江蘇、廣西、江西、湖南等計劃較多;理科計劃有2.6萬多個。由于偶然性較大,每年錄取排位名次不穩定,因此往年數據給予考生的參考價值有限。
校友等資源較弱
樂云表示,如果讀書、工作城市不一,若將來想回華南地區工作,校友資源會弱一些,因為同學大部分不在廣東。同時,由于在省外上學,學生可能會對廣東四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的熟悉度以及參與度略遜一籌。
建議
1、結合成績對比高校辦學情況
樂云建議,報考省外高校時,要結合自身成績,先定位自己可以報考哪個檔次的學校。這里有兩個標準:一、如果在省內只能讀一所普通大學,在省外能讀高一個檔次的學校,可以考慮報考省外高校;二是看辦學性質。總的來說,要結合自己的成績情況來報考。不過如果分數較低,省外高校選擇少,那么不如認真選擇省內高校,提高被錄取的機會。
此外,省外高校在廣東的招生計劃和招生專業普遍較少,考生務必看清楚都是哪些專業。需要提醒的是,還要留意招生專業是不是中外合作辦學,有些省外高校在廣東招生的專業都是中外合作辦學,要仔細查看。如果家庭經濟不能承受,盡量避開。
2、留意院校專業組內專業數
“報考省外高校本身就有一定偶然性,有‘大小年’現象,加之今年實行院校專業組的志愿填報模式,偶然性可能會更大了。”樂云提醒。
考生要仔細看高校的招生計劃和院校專業組的設置。今年有不少省外高校的院校專業組也是大類招生,像上海大學的招生章程指出,理學工學I類中有29個專業,幾乎囊括了所有理工科專業,“如果遇到這種院校專業組,考生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組內專業多,考生分數一定要足夠高才能讀到心儀專業,否則有可能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
3、考慮高校所在城市的交通、經濟等情況
鄭芝鴻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關注省外高校,建議擇校時綜合考慮學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狀況以及經濟發展等因素,多方面衡量,省外高校可優先選擇省會城市的高校。
4、考慮個人未來的就業規劃
鄭芝鴻建議,想要報考省外高校的考生要考慮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例如一些學生認為自己未來就業規劃是在省內,甚至只考慮珠三角,那么從實習或畢業求職成本的角度看,就應該盡量選擇珠三角的高校。”(記者 丘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