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化名)今年上四年級,上課看黑板有點吃力,需要瞇著眼睛看好一會兒。小明的爸媽就帶著孩子去眼鏡店配眼鏡,眼鏡店儀器測出的屈光度數左右眼都有近視200度。
夫妻倆很慌張,當場就配了眼鏡讓小明戴上。但戴上眼鏡的小明看黑板上的板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清晰,反而很模糊不清。于是夫妻倆帶著孩子來到了余杭區第五人民醫院眼科進行檢查。
當接診的眼科醫生張國英表示要散瞳眼光時,夫妻倆緊張了:“孩子那么小,散瞳會不會傷害眼睛?”
對此,張國英耐心解釋道,假性近視的孩子如果不進行散瞳就佩戴近視眼鏡,會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甚至還會加重近視的發展。
果然,經過散瞳驗光發現,孩子的屈光度數是+0.25Ds(即遠視25度),之前只是因為長期近距離看東西,而導致眼睫狀肌調節能力增強,從而形成調節緊張的假性近視。
張國英坦言,臨床上碰到的大多數家長都和小明爸媽一樣,對散瞳驗光很緊張。其實家長們不必過于擔心散瞳驗光是否會有副作用。
她介紹,散瞳驗光的專業術語叫作睫狀肌麻痹驗光,是在驗光前滴入睫狀肌麻痹眼藥水,從而放松眼部調節。然后進行視網膜檢影或電腦驗光,以便客觀地檢測眼的屈光性質與程度。由于目前所有睫狀肌麻痹藥物在使用同時會帶來瞳孔散大,所以俗稱散瞳驗光。
散瞳驗光的目的是通過藥物使眼內睫狀肌充分麻痹,消除睫狀肌收縮引起的調節作用,從而使驗光結果更客觀準確可靠,并不在于“散大孔瞳”。
“由于兒童及青少年的眼睫狀肌調節能力很強,調節作用可使晶狀體變凸,屈光力增強,從而易形成調節緊張的假性近視。如果不進行散瞳驗光,則難以準確區分近視是調節性近視(假性近視)還是‘真性’近視,也不能消除過度調節作用對驗光結果的影響,無法準確判定眼的真實屈光狀態的性質與程度,在配鏡時會導致遠視度數過低或近視度數過高,戴后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甚至還會加重近視的發展。”
有些初次出現近視癥狀的孩子,在散瞳后驗光表現為視力正常,這就說明之前的近視癥狀屬于假性近視;這也是分辨真性和假性近視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因此,對于兒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散瞳驗光非常有必要。即使定期復查時,醫生也會根據孩子的屈光狀態,必要時再次進行散瞳驗光。
張國英還表示,從散瞳本身來講,不會對眼造成傷害。這些藥物的副作用都是暫時的,散大的瞳孔和調節能力均可以恢復,只是不同的藥物恢復時間有所區別。總而言之,想給孩子配眼鏡,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散瞳驗光,切忌隨意到眼鏡店進行視力測試后購買眼鏡。
(記者 陳敏娜)